发布时间:2024-01-24 05:16:23 | 美家网
我想应该是白天在单位或是附近有公共厕所,现在这个天气,晚上那个就应该是在屋里面用痰盂(或可以当马桶用的其他的用具加盖儿)解决了吧,人活着不容易啊,确切的说应该是“穷人”不容易啊,可又有几个人是“富人”呢,不过没办法,还得活啊,知足常乐吧,祝我们大家健康快乐,呵呵。美家网
对于北京,印象深刻的有“一蛋一巢”,蛋是国家大剧院,巢是北京奥运主场馆鸟巢,这“一蛋一巢”共同孕育孵化了现代城市光鲜的文明。不过,透过北漂青年的“蛋形蜗居”,却让我们洞见城市繁华背后的苍凉民生,让人难以“蛋定”。尽管国运日渐昌盛,但贫富差距的持续拉大,蚁族、蜗居的出现,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反映的正是民生多艰、底层难以向上流动的窘境。作为蚁族文化的符号,唐家岭已在城市拆迁中化为记忆,但是蜗居文化却并未因此消亡。无论是集装箱蜗居还是蛋形蜗居,一方面体现的是底层人群的坚毅;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,底层的困境依旧不容忽视。北京的冬天寒意逼人,而“蛋壳”里的生活更是让人倍感苍凉,难有温暖可言。戴海飞乐观地称很享受“蛋壳”里的生活,但是“享受”的背后充满几许无奈、几许挣扎,个中的辛酸恐怕会让不少人感同身受。他们的坚毅和乐观固然令人心生敬意,但背后的挣扎社会却不能视而不见。“蛋形蜗居”里孕育的不是幸福,而是被扼杀的理想和青春。光鲜的城市,却生下了蜗居的怪蛋;缺乏民生体温的蛋壳里,囚禁的是幸福和理想。面对蛋形蜗居,我们不能继续“蛋定”下去,而应让幸福和理想在民生的“春天里”顺利地孵化。民生的温度才能孵化出百姓的幸福,民生的暖阳才能驱散光鲜背后的晦暗和阴冷。
美家网(https://www.meijia88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蛋形蜗居的灵感来源的相关内容。
戴海飞的老家在湖南邵阳的乡下,父亲在建筑工地干活,母亲在一家公司做清洁工。戴海飞在湖南城市学院读的建筑学,从网上找到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实习,毕业后就留了下来。他说,父母年纪大了,却仍然在奔波,希望给他存钱娶媳妇,“他们不知道以他们的工资水平,在北京买套房需要工作两三百年。”
“即使在北京租房,价格也让我难以接受。”戴海飞介绍,年初,在公司的“双年展”上,展示了一个设计项目,叫做“城市下的蛋”,即可以移动的蛋形小屋。“我希望有自己造的房子,这个设计正好符合我的要求。”戴海飞说,他决定利用公司的设计概念,给自己造一座房子。
随后,戴海飞跟表哥借了6400多块钱,作为买材料的成本,在几名学弟学妹的帮忙下,忙碌了一两个月,造出了这座蛋形小屋。国庆节结束后,戴海飞花了三千多元,把小屋从老家运到了公司楼下。白天,他在公司里工作、学习,晚上12点,从楼上的公司下来,钻进小屋睡一觉,早上8点起床,上楼就是公司。只是进入冬季后,小屋越发冷了,晚上大概只有3、4℃。“我有蓄电池,每个月到公司充一次电,晚上冷了就用电热毯。”
“不租房,我也是‘月光族’,但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。”戴海飞说,他已经在小屋里住了快两个月,因为没有房租的负担,现在,他偶尔还能去咖啡厅享受“小资生活”。